NY_T 2644-2014 普通小麦冬春性鉴定技术规程

ID

3E3FCBA1901D4E3E894FC7C4B100F7A4

文件大小(MB)

0.27

页数:

4

文件格式:

pdf

日期:

2024-8-14

购买:

购买或下载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ICS 65.020.01,B05 NY,中华人民共和O 农业行业标准,NY/T 2644—2014,普通小麦冬春性鉴定技术规程,Protocol of growth habit evaluation for common wheat,20147077 发布2015-01-0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NY/T 2644—2014,刖 百,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农业部种子管理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洛阳农林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谷铁城、张灿军、孙世贤、邱军、周阳、冀天会、杨子光、张晓科、张勇、赵虹、福德,平、王西成,I,NY/T 2644—2014,普通小麦冬春性鉴定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普通小麦(Tr汕L.)冬春性鉴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普通小麦品种国家区域试验冬春性鉴定,省级区域试验可参考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本文件〇,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版)适用于本文件,GB 4404.!粮食作物种子第一部分:禾谷类,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 1,春播抽穗率 spring sowing heading percentage,同一播期某品种春播平均抽穗数与该品种春播平均最高总茎数的百分比,3.2,苗穂期 seedling-heading period,春播小麦出苗期到始穗期的天数,4鉴定方法,采用田间春播与人工模拟低温春化处理相结合的鉴定方法,4.1田间春播鉴定,4.1. 1样品准备,待测样品种子质量应达到GB 4404. 1中小麦原种标准,4.1.2 试验处理,春播鉴定设置3个播期。第一播期为候平均气温达到3℃后的次日;第二播期为候平均气温达到,7℃后的次日;第三播期为候平均气温达到10℃后的次日,4.1.3 田间设计,随机区组排列,2行区,行长2 m,3次重复。出苗后人工定苗,每行定50棵苗,株距均匀,4. 1.4调查项目,播种期、出苗期、始穗期、抽穗期、成熟期、基本苗数、最高总茎数、抽穗数,4. 1.5春播抽穗率的计算,春播抽穗率メ按式(1)计算,> =—X 100. (1),P,式中:,ッ ——春播抽穗率,单位为百分率(%);,工——抽穗数;,NY/T 2644—2014,P——最高总茎数,4.2人工模拟低温春化处理鉴定,4. 2. 1样品准备,待测样品种子质量应达到GB 4404. 1中小麦原种标准。随机选取2 200粒,每100粒为1份,4.2.2试验处理,设置 11 个春化时间处理:0d、5d、10d、15d、20d、25d、30d、35d、40d、45d、50d,2 次重复。每个处,理选用1。。粒样品种子1份,置于种子发芽器皿内,70%酒精浸泡处理1. 5 mm,用无离子水冲洗3遍,加适量无离子水,于25℃培养箱催芽24 h,萌动后置于2℃低温光照培养箱,发芽器皿内滤纸保持湿润,状态。在常年春季候平均气温达时,同期播种于大田,4. 2.3试验设计,裂区设计,2次重复,品种为主区、春化处理时间为副区,主副区均采用顺序排列,每小区1行,每行,播50粒经过春化处理的种子,4. 2.4调查项目,播种期、出苗期、始穗期、抽穗期、成熟期、基本苗数、最高总茎数、抽穗数,5冬春性类型,分为4种类型:冬性、半冬性、弱春性、春性,6冬春性判定,6.1 分类标准,依据春播第二播期进行分类。春播抽穗率〉30%为春性类品种,春播抽穗率430%为冬性类品种,6.2 分级标准,在冬春性分类基础上,冬性类品种依据春季第一播期、春性类品种依据春季第三播期进ー步划分,判定指标依次为春播抽穗率、抽穗所需低温春化天数、苗穗期,6.2. I依据春播第一播期进行冬性类品种分级见表10,表1冬性类品种分级标准,级别类型,春播抽穗率,%,春化时间,d,苗穗期,d,1 冬性>35 >85,2 半冬性>5 <35 <85,6. 2.2依据春播第三播期进行春性类品种分级见表2,表2春性类品种分级标准,级别类型,春播抽穗率,%,春化时间,d,苗穗期,d,3 弱春性<30 >5 >45,4 春性>30 <5 <45,2……

……